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是“十四五”开局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,是池州市全面开启现代化“三优池州”建设之年,也是我校(院)科研发展的关键一年。2021年校(院)理论研究室在校委的坚强领导下,立足“质量提升年”,在各处室的积极配合下,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密切关注国家、省、市形势的发展变化,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,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,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,服务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水平,服务提高办学质量,为池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,校(院)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截至12月中旬,公开发表论文:已确定公开发表论文33篇,其中C类以上5篇。咨政报告:已完成咨政报告13篇,获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7篇,其中1篇获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。课题立结项:立项市级以上课题8个,校(院)课题20个;结项市级以上课题6个。科研合作:完成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外包课题2个。超额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和省对市办学质量评估的规定指标。
一年来,校(院)科研工作频传佳音,特别是很多教职工在不同活动中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奖励,为2021年校(院)科研工作增光添彩。
孔华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乡村文化再生——以安徽省东至福主庙会为例》获省社科联2020年度“三项课题”研究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王朋兵《东至周氏家风当代价值阐释》获民盟安徽省委、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“2021年文化论坛”优秀论文一等奖;
孔华《乡村振兴的文化逻辑》获民盟安徽省委、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“2021年文化论坛”优秀论文三等奖。
刘晓艳《整合“知情意行” 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》获第十三届全省党校(行政学院)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;
方皓《权力派生与秩序重构:精准扶贫基层实践困境及其影响分析》获第十三届全省党校(行政学院)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。
杜文娟《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弘扬发展新时代小岗精神》获省党建研究会“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‘七一’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”优秀论文二等奖;
陆宏《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强大精神力量的理论考察》获省党建研究会“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‘七一’重要讲话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”优秀论文优秀奖。
校(院)课题组《“边缘贫困村”何去何从——贵池区梅街镇峡川村情况调研》获2017-2019年度池州市社会科学奖一等奖(课题组成员:石兴江、洪丽君、王展);
刘晓艳《整合“知情意行” 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》获2017-2019年度池州市社会科学奖三等奖;
陆宏《传统“德法共治”与新时代德法共治逻辑统一性问题研究》获2017-2019年度池州市社会科学奖优秀奖。
孔华《回顾与展望:池州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》获市委宣传部、市社科联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”一等奖;
刘晓艳《长期执政视域下“两个务必”思想研究》获市委宣传部、市社科联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”二等奖;
胡紫燕《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与实践探索》获市委宣传部、市社科联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”三等奖;
胡国华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》获市委宣传部、市社科联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”优秀奖;
黄文生《百年大党永葆朝气蓬勃的秘诀》获市委宣传部、市社科联“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”优秀奖。
胡亚麟《关于坚持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》获市选派办2021年度选派干部优秀驻村调研报告二等奖;
袁媛《关于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》获市选派办2021年度选派干部优秀驻村调研报告三等奖。
校(院)课题组《党建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思考》获2021年度市直机关党建调研报告一等奖(课题组成员:黄文生、吴静、刘晓艳);
校(院)课题组《发挥党校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创新党员教育管理——以中共池州市委党校为例》获2021年度市直机关党建调研报告三等奖(课题组成员:章宁、雕然、胡宇平、肖璜)。
成绩取得来之不易,这为今后校(院)获得更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、提振了信心。然需坚持不懈、久久为功。下一步,校(院)科研工作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标杆,持续打造组织科研、教学科研、学术科研、咨政科研四个科研平台建设,推动思想引领、理论建设、决策咨询水平持续提升,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,切实发挥校(院)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、党委政府重要智库作用,为校(院)高质量发展、为现代化“三优池州”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